质量控制是机械零件加工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需要从原材料进厂、加工过程和成品出厂等多个环节进行。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尺寸测量、表面质量检查、材料成分分析等。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可以保证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和材料成分的合格性,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和市场的要求。
磨削机加工:磨削加工以砂轮或其它磨具对工件进行加工,主要就是通过旋转的方式使用磨具上的颗粒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磨粒对于工件表面有切削、刻削和滑擦三种作用的综合效益,因此加工精度较高,不过因为高速旋转磨削会导致工件和磨具温度较高,进行机加工时候就需要充足的冷却液。
精密零件加工工艺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精密零件加工工艺性涉及面很广,在此仅从加工的可能性和方便性两方面加以分析。主要是零件加工图样上尺寸数据应符合编程方便原则
(1)零件图上尺寸标注方法应适应数控加工的特点在精密零件加工图上,应以同一基准引注尺寸或直接给出坐标尺寸。
1.这种标注方法既便于编程,也便于尺寸之间的相互协调,在保持设计基准、工艺基准、检测基准与编程原点设置的一致性方面带来很大方便。
2.由于零件设计人员一般在尺寸标注中较多地考虑装配等使用特性方面,而不得不采用局部分散的标注方法,这样就会给工序安排与数控加工带来许多不便。
3.由于精密零件加工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都很高,不会因产生较大的积累误差而破坏使用特性,因此可将局部的分散标注法改为同一基准引注尺寸或直接给出坐标尺寸的标注法。
(2)在手工编程时要计算基点或节点坐标。在自动编程时,精密零件加工要对构成零件轮廓的所有几何元素进行定义。因此在分析零件图时,要分析几何元素的给定条件是否充分。
如圆弧与直线,圆弧与圆弧在图样上相切,但根据图上给出的尺寸,在计算相切条件时,变成了相交或相离状态。由于构成精密零件加工零件几何元素条件的不充分,使编程时无法下手。遇到这种情况时,应与零件设计者协商解决。
机械加工的操作步骤:
1.光整加工:这个加工原则大致就是一些打磨抛光的加工,它通常是在产品全部完成架构之后进行的步骤。
2.先面后孔:在进行精密机械零件加工的时候,对于支架这样的工件来说,它既要进行平面加工又要机械孔加工,为了加工出来的孔的精度误差更小一些,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有利于减小误差。
3.划分加工阶段:产品在精密机械零件加工的时候,根据不同的产品要求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加工程度需要进行划分,如果对精度要求不高,那么进行一个简单的粗加工阶段就行了。产品的进度要求越来越严格,后续就要进行半精加工和精加工阶段。
4.基准先行:在使用机械设备对产品进行加工的时候,必须要确定一个基准面,这样在后续的加工时候才能有一个定位参考,确定基准面之后,然后就要先把基准面加工出来。在精密机械零件中,会有不少的工件并不是通过一次性的生产出来的,而是当工件被生产出来的时候,它只不过是一个大致的模型。